9月2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在重庆鱼嘴站顺利发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新华社重庆10月4日电 题:繁荣通道经济见证中国西部加速迈向开放高地
新华社记者伍鲲鹏
现场调度员逐一检查集装箱,龙门吊有条不紊地装载货物,班列司机认真进行发车前最后检查……国庆中秋假期里的清晨,位于中国西部直辖市重庆的团结村中心站延续着日常的喧闹。
团结村中心站这份不改往常的繁忙,是中国西部的国际贸易通道畅通发达的一个缩影。依托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一批批机械设备、智能网联汽车等商品源源不断走出国门,同时欧洲的母婴用品和东南亚的大米水果等回程货物也陆续抵达,这一区域从曾经的开放洼地成为了中国连通欧亚的开放高地。
2011年3月,通过开行中欧班列,中国向西直达欧洲的陆路国际贸易大通道全线贯通。自首趟班列发出以来,仅重庆中欧班列就累计开行超1.9万列,运输货值近6200亿元人民币。班列所带动的并非只有重庆。今年1至8月,中欧班列(西安)也累计开行了4069列,同比增长12.4%,货物总重454.8万吨,增长11.9%。
如今,中欧班列开行1万列所需的时间已由开行之初的90个月缩短至不到7个月。国庆中秋假期八天时间,重庆中欧班列将保持高频稳定运行,预计开行进出口国际班列20余列,包括多班中欧、中亚去回程班列。除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在国庆中秋假期也将在团结村中心站有条不紊地开行。
9月2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在重庆鱼嘴站顺利发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从2017年开始,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货物运输品类扩展至1316种,涵盖电子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机械、食品等数十个大类,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577个港口,总运量接近500万标箱。
今年9月,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海铁江”联运无缝对接。今年前三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运集装箱货物109万标箱,同比增长70.3%,首次实现年度发运量超100万标箱。今年1月至8月,在通道首发地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共运输货物21.58万标箱,同比增长30%。
当地时间6月21日,一列装载母婴用品、美妆产品、医疗耗材等货物的列车从德国杜伊斯堡驶出,并于数十天后抵达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此班列经重庆中转,标志着这两条贸易动脉的全面打通,而这也意味着中国西部进一步联通欧亚腹地。
这趟班列是由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携手打造,自2024年10月15日启动以来,班列已开通由越南、老挝、泰国经重庆至欧洲的3条线路,截至今年上半年,已运输货值超19亿元人民币。
“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两大贸易通道的无缝衔接,搭建起了一条贯通欧亚的绿色经贸新通道,让运输效率较传统海运提升50%以上。”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太平说,“随着通道的持续优化和拓展,相信将有更多国内和国际企业受益于这一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物流通道,共同促进欧亚大陆贸易。”
据悉,中国西部推动对外开放,推动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脚步还将加速。重庆市口岸物流办副主任李颜表示,重庆将力争在2027年初步建成国际物流全链条服务体系,让这一地区真正成为陆海并济的国际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