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千年民俗释放文旅市场新活力——持续37年的女儿节让更多游客因节识城、因节爱城-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04 16:19:4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广元:千年民俗释放文旅市场新活力——持续37年的女儿节让更多游客因节识城、因节爱城

字体:

  连续举办37年的广元女儿节,今年再次成为文旅“爆款”。从外国嘉宾登台唱响《女儿河》到多国凤舟队伍同台竞技,从“两江四岸”酒店民宿一房难求到“非遗花车”巡游引爆打卡热潮,这场由民俗节日发展而来的节庆,不仅展示了文化的厚度与开放的广度,更释放出强劲的市场活力。

开幕式现场。新华网发(曹鹏 摄)

  传统“女儿节”为何成文旅爆款

  9月1日,广元女儿节在嘉陵江畔盛大开启。昔日只在地方流传的“女儿游河湾”,如今已走上国际舞台和网络平台:现场观众欢呼不断,线上弹幕实时刷屏,网友点赞“广元女儿节汉服游行真美”。开幕式上,来自波兰和俄罗斯的青年嘉宾用中文唱响主题曲《女儿河》,一句“我爱广元”赢得全场掌声。与此同时,塞尔维亚民族舞队、日韩旅行社代表、海内外23支凤舟队伍齐聚广元,让这一地方节庆呈现出空前的国际化热度。

  广元女儿节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谚:“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相传这一习俗是为纪念出生于广元的女皇武则天。自武周时期起,人们在这一天相聚江畔,歌舞娱游,祈福安康。1988年,东山之巅的“凤凰楼”落成,同年广元市人大决定恢复举办女儿节,并将其固定在每年的9月1日。

  如今,这一民俗已融合夜游、灯会、美食等消费场景,成为全民共享的节庆盛事。

  夜幕降临,栖凤湖畔流光溢彩。游船穿梭在彩灯点缀的水面上,最醒目的要数那“展翅欲飞”的凤凰灯组,与岸边广场的歌声、舞蹈交相辉映,成为今年女儿节的“必打卡”场景。人们一边拍照分享,一边涌向两岸的小吃街,节庆热度与人潮涌动相互映照,折射出女儿节在海内外走红的缘由。

  相比往届,今年的女儿节不仅在街头展演、文艺演出、体育竞技、经贸交流等方面安排了20余项活动,持续一周多,覆盖全天候、多场景,吸引各年龄段、各类群体参与其中;还围绕“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红色热土、康养胜地”四大文旅名片,推出徒步寻踪、文化探秘、生态休闲等精品线路,让更多市民游客因节识城、因节爱城。

  与此同时,广元还推出“宠爱包”“乐游卡”“特惠礼”“福利券”等优惠礼包,在营造节庆氛围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消费空间。

  依托系列活动的强力引流效应,2025年女儿节期间,广元共接待游客213.94万人次,同比增长32.54%。

凤舟赛比赛现场。新华网发(唐彪 摄)

  文旅点燃古蜀道“咽喉”

  广元不仅是女皇武则天的故里,也是古蜀道的“咽喉”,古称利州,素有“川北门户”之称。过去因地理闭塞而消费活力不足,如今却借助女儿节,把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等融为一体,塑造出新兴消费场景。

  栖凤湖畔,乘船夜游与消费热潮同频共振。小吃街上,女皇蒸凉面、剑门豆腐、曾家米粉、核桃饼等特色摊位前排起长龙,烟火气与节庆氛围交织。来自成都的游客王莉女士说:“就是冲着女儿节来的,晚上坐船游湖、吃小吃,比白天看凤舟还热闹。”

  湖边的“凤舞九天”灯组,呼应了广元作为“女皇故里”的独特文化意象。与此同时,以剑门豆腐为代表的地方美食也成为节庆消费的亮点,让游客在味觉中触摸千年蜀道的记忆。

  这种沉浸式的消费场景,让节庆不仅停留在观演层面,更延伸到餐饮、住宿、文创等全产业链。节庆经济正通过栖凤湖夜游这样的场景化供给,把文化热情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消费力。

  据统计,8月24日至9月1日的2025年广元女儿节暨欢乐文化周期间,广元A级景区接待游客58.3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27.73万元。

  “两江四岸”的酒店、民宿提前一个月即告满房,“江景房”“观赛房”等特色住宿搜索量同比增长3倍;餐饮、夜游、国风妆造体验、非遗花车巡游、凤舟竞技等活动,让节会成为全城消费的放大器。夜间经济、人群定制化消费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消费需求呈现精致化、体验化趋势。

  今年女儿节,“国风女儿”全城妆造活动与旅拍业态深度融合,辐射昭化古城、千佛崖等景区,提供2000套唐、宋、明等款式服饰,6个妆造点位接待超2000人体验,直接带动消费50余万元,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在凤街上,来自湖南的游客张女士一袭红色唐装,笑着说自己“去年就来过一次,今年又被节日氛围吸引而来”。在皇泽寺外,市民张芷若正和朋友拍照打卡,她说:“作为广元女儿,特意妆造一番,展示家乡的美。”市民安月芳则直言,“这种体验让人心情特别激动,明年还会再来。”

  节会期间,广元市政企联动发放消费券200余万元,直接拉动消费超1亿元。一条条街巷、一声声笑语,把外地游客的热情与本地市民的自豪交织在一起,让“女儿节”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盛会。

  “节庆消费”能否成为新引擎

  广元女儿节的火热,也引发了一个思考:节庆消费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增长引擎,而不是“一时热闹、过后平淡”?

  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女儿节期间全市实现旅游消费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31.21%。节庆IP已逐步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

  “创新消费场景,是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能的关键举措。”广元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节会期间,当地依托剑阁大蜀道不夜三国城、烟火利州十二坊等地标空间,联动推出啤酒音乐季、马戏表演等多元主题活动,点亮夜经济,增添城市新活力。

  不同于以往更多依靠政府主导,今年有更多商家自发参与其中。广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伍荣华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政府引导、商家举办”的市场化办节思路,让节会从“政府包办”向“全民共办”转变。

  在本届女儿节中,市属国有企业率先“挑大梁”。市文旅康养集团打造的江上行浸式演艺《凤起利州》收获好评;农商银行冠名无人机表演及多项赛事,提出以“金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产业升级;中国移动广元分公司则通过通信保障,为万人空巷的节庆现场提供稳定服务。

  更多社会主体也积极参与消费场景打造。名车博览会实现销售额5700万元,“优品嗨购会”暨“川妹带川货”直播活动线上线下销售超2000万元,万达广场音乐节带动消费超1000万元。

  节庆的热闹,不仅体现在现场的人山人海,也在网络的“第二现场”不断发酵。视频号、抖音、微博上,女儿节的图片和短视频刷屏霸屏,网友纷纷留言:“感受到了广元的魅力和文化底蕴”“生活在广元太幸福”“来了就尽兴,走了还想来”。这种线上线下的同频共振,让一座城市的节庆热度真正走进公众心里。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如何把“人气”转化为“财气”和“产业气”。在广元市石窟研究所所长王剑平看来,广元的实践启示,节会并非昙花一现的热闹,而是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消费拉动”,把古蜀道、剑门关等沉睡的文化资产,转化为常态化消费场景和可持续产业链条。一个延续37年的节会,见证了广元从千年民俗到现代节庆的嬗变。女儿节不仅是广元的节日,也正在成为观察中国节庆经济如何在文化根基上培育消费新动能的鲜活样本。(记者卢宥伊 萧永航)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